第192章 咱家已經有媒婆登門啦!
(感謝書友投了2張月票。)
李世良成親後不過幾日,就到了府城書鋪的掌櫃再次換班的日子,這回輪到李望水了。
本來李望水跟李十月說,他不想去府城輪值了的。
「......我管著這建屋的事兒就夠了,就在咱們屯子,去府城幹啥?
我嘴笨手也笨,哪裡會招呼人?」
李十月卻是勸他:「望水叔,這剛開鋪子,裡頭有你一份子,你哪兒能啥也不知道?
這回先去十天看看,等鋪子上了正軌,看你們幾個誰願意,誰就去當固定的掌櫃;
要是都不樂意,那也沒事兒,咱們尋人請個掌櫃就是了。
但,這一開頭,可不能啥也不知道,總得去看看流程,知道知道書鋪如何行事的。」
李十月這麼說了,李望水這才同意跟著去長長見識,就幹十天,十天之後就回村子忙活建屋的事兒。
「放心,望水叔,就十天,十天之後,我指定帶人去接你回來。
等你回來,正好召集人趕在秋收之前把這路啊橋的都修一修,拓寬一些,我還想著找人在村頭和村尾建兩座望樓。」
聊著這些雜七雜八的事兒,李十月他們就趕著車出了劉家屯。
這回跟著去府城的,除了李望水之外,還有李秋天。
至於李夏天和石頭兩個就被李十月留在了家裡,李十月專門和李夏天說了,請她幫著多陪一陪嚴九娘。
嚴九娘這段日子就跟著李母他們去紙坊上工去了,對於造紙她自然不是全然不懂,但這真的上手造紙她也是頭一回,正是新鮮的時候。
李十月想著,得虧自己早先就想了開源之法,這有了造紙坊,對村子來說,那就是源源不斷的錢,且有個事做,在農閑之時也是好的,不必離開家門去鎮上、縣裡找活幹。
在家門口就把錢掙了,可不是好事麼?
戴著草帽的李十月把著帽檐往前看了看,這就看到了這道上前頭不遠處,那不正是秦桃和李世貴麼?
秦桃那一身兒水藍色的衣衫在這鄉間小路上可實在是太紮眼了些。
更別說李世貴這還穿著一身兒月白色的書生長衫了,這在鄉野之間就更是少見了的。
兩人一左一右的坐在架子車兩邊,趕著驢子走在前頭的道上。
其實,前幾日在李世良的婚禮之上看到了秦桃和李世貴這事兒,對李十月來說就挺稀奇的了。
自從端午那一次在悅來酒樓的二樓包間裡頭一閃而過見了李春麗一面之後,李十月這已經很是有段日子沒想起原書女主這一家子了。
秦桃他們家那是直接把自己個兒分的地都租給了村子裡兒郎多的人家了,秦桃是不可能下地幹活的,李世貴那就更不可能了。
李十月還是上一次去三山縣裡給李世陽送紙的時候聽他提了一句:「李春麗給鎮北王世子做了通房,我這兩日聽說了,李世貴被秦桃送去了府城裡的府學裡讀書。
什麼時候你遇到望明,問問他這可是真的?」
李十月還真問過李望明,結果李望明說他是在府學裡的甲等三班,甲班這三個班裡頭,他都沒見過李世貴,不知道其他乙等或是丙等的班裡頭是不是有李世貴來。
不過,自那之後,李十月這一直都忙著自己個兒的事兒,對於秦桃他們家就沒怎麼關注過了。
她也沒想著得關注秦桃一家子,問過了啥也不知道的李望明,她就把這茬子事兒給忘了。
所以,這會子看著前頭那架子車上坐著的秦桃和李世貴她才有些驚訝來的。
李十月和李秋天兩人四目對視,兩人眼中都是覺得這裡頭指定有事兒的。
不過礙於李父這麼個人,兩家人之間很是有些隔閡。
在劉家屯的時候,也就是井水不犯河水。
秦桃也是個會做人的,自從落戶之後,除了世子劉淑在他們家住的那段兒日子之外,她從沒在村子裡鬧妖,都是關起門來過自己個兒的日子的。
就是把地租給旁人,那也都是李世貴出面去辦得。
在李十月和李有福之間矛盾最激烈的時候,他們一家子那也是沉默不語不說話的。
不過就是村裡叫去議事,李世貴就去了,但從不發話說什麼,隻那麼隨大流的樣子。
說來說去,就是有一種遊離在村子之外的感覺。
叫李十月來說,這不就是覺得他們自己傍上了鎮北王世子,一家子就體面了起來,就不在意李氏宗族或者其他人什麼了。
可這又有什麼錯呢?
人家確實是有了劉淑做靠山,往後要是李春麗生了娃兒,別管是兒郎還是女娘,那都是能過上富貴人家的好日子。
這確實是沒必要跟他們似的,在這大黑山下琢磨著怎麼出力,才能日子過好了。
想到這裡,李十月心中一個機靈:「我去,不會是李春麗她要生了吧!」
仔細在心中算了一下日子,緊著點時間算,別說,你別說,這李春麗還真是要到日子生產了啊!
等馬車趕上秦桃他們的驢車的時候,李十月頭一撇往那驢車上掃了一眼,倒是沒多少物什,想來李春麗生產的時候必定是在王府的。
那劉淑都有一個娃兒了,這王府裡頭必定是有固定的穩婆什麼的,倒是用不上秦桃準備什麼去。
李十月沒開口,秦桃那邊也沒人打招呼說話,馬車行得快,幾息的功夫就超過了驢車往前邊去了。
跟在馬車後頭趕著騾車的李望水自然不會多事的非要和秦桃說話,也就趕著騾子追著李十月的馬車去了。
離著秦桃他們的驢車有一段距離之後,李十月這才和身旁的李秋天小聲說:「阿姐,該是李春麗要生了,秦桃這時候去,應是預備著去伺候李春麗坐月子的。」
李十月這麼說了,李秋天「啊」了一聲兒出來,她這才反應過來,是啊,李春麗竟然這就要生了!
「十月,你這不說,我都忘了這麼個事兒了。
我總想著咱們和李春麗差不多大,我比她還要大上兩歲,我老忘了她已經給人當了丫頭的事兒去。」
「哈哈,阿姐,不說她了,舅母肯定沒和你說,咱家已經有媒婆登門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