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617章 溫黎營業,犀利回怼記者:“我自己就是靠山”
此時的場館外下起了毛毛細雨。
傍晚的氣溫又低了幾度。
然而在場館外等了四個多小時的粉絲們卻仍在寒意中等着他們的世界冠軍出來。
在一陣嘈雜的動靜中,先出來了一大批的内場的粉絲,之後STO在剩餘的内場粉絲的簇擁下出現了,一個個的安保人員展開雙臂充當安全線将STO一行人和粉絲隔開。
翹首以盼等了四個多小時的粉絲們在見到STO時,瞬間激動了,紛紛歡呼雀躍。
戰隊經理教練和後勤都被這陣仗驚到。
這比他們進場前的人數還要多。
是那些還在半路的趕來了。
閃光燈閃爍不停,媒體們不停往前擠。
前面初賽和半決賽打完,STO走的挺着急的,今天粉絲們大冷天在外面等了這麼久,這會兒還下了毛毛雨,很多還是專門為他們撐腰來的,拿了冠軍的STO哪好直接上車就走,媒體那邊采訪也還得做做。
于是STO留了下來,戰隊經理陸子寅付青立馬進入營業模式,他們來者不拒。
餘悸還是一如既往站在陸子寅身邊,接過後勤收集過來的一沓沓的照片或卡片埋頭簽名就行,媒體們的問題和粉絲們的招呼,陸子寅熟練地通通替他應付完。
幾個女粉扯着嗓子:“貓貓看這邊!”
接受采訪中的陸子寅立馬沖她們揮手。
女粉們揮手回應,舉着相機趕緊沖陸子寅喊:“貓貓,快拉着你老公合照了。”
這幾個都是陸子寅和餘悸的站姐,也是他們倆的Cp粉頭子,陸子寅眼熟她們,以前STO還沒什麼戰績的時候她們就在了。
每場線下賽她們都會到場,直接當正主的面磕CP,并且大膽開麥,這種事兒發生過太多次,這些話也聽習慣了,陸子寅提醒餘悸看女粉們的鏡頭,大方配合合照。
餘悸似乎也早已經習慣。
女粉們:“再抱一個!”
Cp粉絕對是粉絲群體中最細節的了。
從奪冠時兩人在台上的那個擁抱,到陸子寅的獲獎感言,以及當時餘悸看陸子寅的眼神都讓Cp粉們磕瘋了,之後溫黎放出的打架鬥毆的完整視頻裡,看在Cp粉們的眼裡那就是餘悸為了陸子寅沖動出拳。
Cp粉絕對是今天最幸福的了。
陸子寅笑着手臂攬上餘悸肩膀配合。
Cp粉:“貓貓是擁抱!像台上那樣!”
陸子寅眼角瞥瞥餘悸沒什麼表情的臉。
最後用笑蒙混過關。
人海裡,尖叫聲此起彼伏。
溫黎的粉絲們最為激動,尤其是男粉。
安保們一個個使出吃奶的勁來攔。
溫黎站在安保圈出的安全中心,像個沒有感情的營業機器,低頭不緊不慢簽名。
她的簽名比餘悸的簽名還省事。
餘悸的Y還得兩筆,她的W一筆完事。
記者們努力伸長胳膊将話筒伸向簽名中的溫黎,犀利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問出口。
溫黎從始至終都沒有理會,隻是簽名。
其中一個記者向安保亮出工作牌:“我們是ESPN的記者,能不能讓我們過去?”
安保看到工作牌,認出記者是M國廣播公司體育頻道的知名記者,身為M國人的他們,面對本國知名記者提出要采訪華國人這樣的小請求,他們當然做不到那麼恪盡職守,直接将該記者和攝像師放了進來。
其他記者隻有羨慕嫉妒的份。
一根話筒強行遞到了溫黎的面前。
“請問你直接爆出世界賽的黑幕不怕得罪人嗎?你不怕因為和杜邦家族的個人仇怨而牽連到STO嗎,STO是有大靠山嗎?”
“你是用什麼手段在那麼短的時間裡收集到黛芮亞收買和脅迫各戰隊的證據的?”
“你是否想過那些受了脅迫并非本意的戰隊被你一曝光他們今後處境該多艱難?”
一口氣問了一連串的問題。
比國内記者問得直白大膽。
溫黎緩緩擡眸看向記者,眸色微涼。
記者看到溫黎這眼神,想到溫黎這天不怕地不怕誰都敢惹的性格和底氣,不禁有點犯慫,他自報家門禮貌問:“我是ESPN的記者FhOebe,可以接受我們的采訪嗎?”
溫黎重新垂下眸,繼續簽名,她慢條斯理,淡漠的語氣說出的英文十分好聽:“我自己就是靠山,所以讓他們盡管來好了。”
男記者連忙追問:“那你會起訴這場世界賽的不公平性和主辦方的失職嗎?”
溫黎手不帶停地簽名:“沒空。但這種不公平的比賽,我碰到一次、砸一次場。”
全球數學競賽,全網直播爆黑幕,整頓了整個學術界,讓一幫權威學者遭質疑。
F1領獎台爆料黑幕,險些砸了FIA(國際汽車聯合會)最後是黛芮亞名聲被毀。
這次又是領獎台爆料,直接将主辦方和國際電子競技聯盟砸了個臉面權威全失。
每一次都是全球性的。
熱搜已經羅列了溫黎的戰績。
溫黎沒再搭理記者,将又簽名好的一沓照片和周邊拿給後勤歸還粉絲,便準備去車上等,那記者卻一直追着她問問題。
溫黎直接将這個麻煩抛還給那個将記者放進來的安保,問他:“不打算管管嗎?”
那記者說:“這是他們的工作。”
也是你身為電競選手要完成的工作。
溫黎:“所以你的工作是不想要了?”
那安保臉色一僵,假模假樣地攔記者。
記者立馬抓住這個矛頭指向溫黎,故意大聲問道:“請問W你是在恐吓工作人員嗎?我和他都做好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作為電競選手、今天的世界冠軍,你是否也能夠像其他選手一樣做好最基本的營業?”
面對沖着自己的攝像機,溫黎無懼無畏開口:“你最好有比杜邦家更硬的後台。”
那記者這下終于老實了,沒有再繼續追着溫黎問問題,不過有這第一手采訪已經夠了,尤其溫黎最後那句威脅,非常好。
一時狂妄可以引起一時的共鳴收獲一時的人心,但多了,大家可不會一直買賬。
尤其是這種仗勢欺人、為難底層人的狂妄。等勁頭過了,等着遭反噬吧。
記者已經想好怎麼毀溫黎的形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