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後山的外來戶
白飄飄輕咦一聲:「師兄,你看下方。」
另一人順著他的目光看去,隻見石榴和阿凡正在院子裡練槍法,招式雖顯稚嫩,但卻透著一股認真勁兒。
黑玉微微眯起眼睛:「這兩人,倒有幾分練武的熱忱。」
白飄飄笑道:「看他們的槍法,想必是初窺門徑。」
師兄點點頭:「他們這把事,還差得遠呢。」
兩人身形一閃,繼續向前飛去,很快消失在天際。
突然,石榴和阿凡感覺有人從上方飛過,風聲呼嘯。兩人同時一驚,迅速擡頭看去,可擡頭的瞬間,卻又什麼都沒有發現。
石榴眉頭緊皺:「阿凡,你剛才有沒有感覺到?」
阿凡一臉疑惑:「我也感覺到了,可這夜深人靜,怎麼會有人來?」
他們環顧四周,院子裡依舊安靜,隻有風吹過樹葉的沙沙聲。
石榴握緊了手中的槍:「此事蹊蹺,咱們小心為上。」阿凡點點頭,兩人的神色都變得警惕起來。
第二天清晨,陽光灑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
秀英和王淑芬早早地出發了,一路上兩人有說有笑。
王淑芬挽著秀英的胳膊,說道:「也不知道這家人好不好說話。」
秀英寬慰道:「咱們誠心邀請,應該不會有問題的。」
說著兩人加快了腳步,路上秀英好奇的向王淑芬打聽著住在山後面的大戶人家。
秀英挽著王淑芬的胳膊,好奇地問道「淑芬姐,你給我多講講那戶人家唄。」
王淑芬笑了笑:「行,這戶人家啊,平日裡挺神秘的。我聽人說,是一對夫妻,男的叫墨玉,女的叫白飄飄,他們幾乎都是走的山神廟那條路出村,所以咱們村很少有人能看到他們。」
秀英睜大了眼睛:「為啥要走那條路啊?那條路可不好走。」
王淑芬搖搖頭:「這我就不知道咯,興許是圖個清靜,又或者是有啥別的原因。」
兩人一邊說著,一邊加快了腳步,山路崎嶇,兩旁的樹木鬱鬱蔥蔥。
秀英和王淑芬沿著山路走著,忽然,她們看到山林間有座精緻的木屋。
秀英忍不住輕呼:「哎呀,快看,那座木屋真漂亮!」
王淑芬也跟著點頭:「可不是嘛,瞧這院子四周種滿了花草。」
她們放慢腳步,仔細打量著這座宛如世外桃源般的住所。
五顏六色的花朵爭奇鬥豔,散發出陣陣芬芳,翠綠的葉子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木屋的牆壁被歲月染上了淡淡的痕迹,卻更增添了幾分古樸的韻味。
秀英眼中滿是羨慕:「住在這兒的人可真是會享受生活。」
王淑芬笑著說:「說不定就是咱們要找的那戶人家呢。」
兩人懷著期待的心情,朝著木屋走去。
秀英和王淑芬來到木屋前,輕輕敲了敲門。
不一會兒,門開了,一位身著素雅長裙的女子出現在眼前,她面容姣好,氣質溫婉,正是白飄飄。
「請問二位是?」聲音如黃鶯出谷般動聽。
秀英連忙笑著說道:「白姑娘,我們是山下村子裡的,我叫秀英,這位是王淑芬。我們此次前來,是想邀請您和墨玉先生在我們村的村宴上唱曲兒。」
白飄飄微微一愣,為了隱藏身份,二人便對外人說是唱小曲的。
她側身請秀英和王淑芬進屋:「二位快請進。」
屋內,墨玉正坐在桌前,看到她們進來,起身相迎。
秀英再次說明來意:「墨玉先生,白姑娘,我們村今年大豐收,要辦一場村宴慶祝,想請二位去助助興。」秀英目光中滿是期待。
墨玉和白飄飄對視一眼,墨玉微笑著說道:「承蒙二位看重,能為村宴獻藝,是我們的榮幸。」
秀英和王淑芬聽了,臉上頓時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王淑芬高興地說道:「那真是太好了,村裡的人一定會非常高興的!
那就請二位明日參加我們村的村宴。」
秀英和王淑芬告別了墨玉和白飄飄,踏上了回村的路。
夕陽的餘暉灑在她們身上,拉出兩道長長的影子。
秀英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對王淑芬說道:「這下村宴可有好戲看了,真期待啊。」
王淑芬點點頭,回應道:「是啊,他們答應得這麼爽快,真是太好了。」
兩人腳下的步伐輕快,路邊的野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彷彿也在為她們的順利邀請而高興。
一路上,她們談論著村宴的細節,歡聲笑語在山間小路上回蕩。
當村莊的輪廓漸漸出現在眼前時,秀英和王淑芬加快了腳步,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村裡人。
村長家裡已經圍了不少人,福田村還從未有過這樣的豐收年,這也是村裡第一次辦豐收宴,大家在村長的安排下分配著任務。
村長站在院子中央,聲音洪亮:「大夥都聽好了,男人們去搭竈台、搬桌椅,女人們準備食材、做飯菜。孩子們也別閑著,幫忙打掃打掃場地。
村宴明天正式開始,咱們今天就要把準備工作做好!」
眾人紛紛點頭,應和著村長的安排。
張三擼起袖子,喊道:「搭竈台的跟我走!」一群壯實的漢子便跟著他離開了。
李大嬸招呼著幾個婦女,說道:「咱們明天負責洗菜切菜,今天就把食材準備好,動作麻利點!」
孩子們拿著掃帚,在場地裡跑來跑去,嬉鬧著清掃著。
王五一邊搬著桌椅,一邊和旁邊的人說笑:「這次可要好好慶祝慶祝!」
趙六擦了擦額頭的汗,笑著回應:「是啊,這麼多年,就數今年最痛快!」
整個村子都沉浸在一片熱鬧而歡樂的氛圍中。
秀英望著熱鬧忙碌的人群,心中卻滿是憂慮。
她眉頭緊鎖,雙手不自覺地絞在一起,想到接下來不穩定的日子,福田村不是被割地,就是與商國開戰,這讓她的心沉甸甸的。
她深吸一口氣,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勸說大家把豐收的糧食存起來。她知道村裡大多數人家都想著賣糧食換錢,但她清楚眼下這絕非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