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姜令沅走上台:「鄭姑娘不如把準備好的一詩一詞名字先說出來,我這就寫上去。」
「好,這詞叫《水調歌頭》,這詩名為《春江花月夜》。」鄭清秋很得意,覺得姜令沅此時乖乖過來給她寫字顯然就是怕了她的盛名,給她服軟呢!
姜令沅聽了後有一種果然如此的感覺,她也不想再等了,說道:「巧了,這兩首我好像聽過呢,不過作者卻不是鄭清秋。」
「聽過?」鄭清秋此時還沒有反應過來,有些好笑的看向姜令沅,「陸四奶奶,你魔怔了不成,這一首詩和一首詞現在可都是還在我腦子裡呢!」
底下的人也是不解,看著站在台上的姜令沅:「陸四奶奶這是什麼意思。」
「你們大概不知道,剛剛這陸四奶奶就因為嫉妒鄭姑娘而質疑了。」
「就允許她彈琴彈得好,不準被人會作詩了,這陸四奶奶好沒道理!」
「可不是,我本來因為她會彈琴的緣故還挺喜歡她的,如今看來不過如此,人家鄭姑娘才華橫溢關她什麼事!」
「這京城中有才華的人多了去了,她要是都嫉妒一遍的話要把她自己累死了吧!」
面對眾人的質疑姜令沅從容一笑:「鄭姑娘,你且聽好了,我聽過的《水調歌頭》作者是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一首詞結束,鄭清秋愣在了那裡,甚至不知道作何反應,不就應該隻有她一個穿越的嗎?怎麼會這樣,老天爺給她開了一個多大的玩笑,如今她可是怎麼辦是好?
今兒在浮生樓當評判的都是大家,此時聽了之後紛紛讚歎:「沒有想到陸四奶奶也是這般有才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好!好!好!」
姜令沅立刻澄清:「吳先生,這並非是我能做出來的,事實上,這寫詩作詞我實在是不擅長,這是蘇軾的大作。」
「不知道這蘇軾是?」吳先生問道。
「他老人家已經作古。」姜令沅說道,又看向不知所措的鄭清秋,「對了,這《春江花月夜》我也聽說過,不過是作者是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灧灧隨波......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好詩,好詩!」
「可不是,這樣的佳作我等竟然第一次聽說,也不知道那張先生如今何在?」
「也是已經作古了。」姜令沅說道,看向鄭清秋,「鄭姑娘,一時感慨,倒是在鄭姑娘面前賣弄起來了,不過這應該不耽誤鄭姑娘的佳作吧!」
那鄭清秋哪裡還有什麼佳作呢?此時太惡狠狠的看著姜令沅:「你也是穿越的對不對,你就是故意的!」
那鄭清秋穿越過來之前不過隻是一個喜歡看小說的而且學習一般的高中生,想著若是自己穿越過來了憑藉著那些詩詞歌賦該會多麼出彩,卻是沒有想到這一切如今都泡湯了!
她此時根本不知道作何反應。
下面的人已經開始質疑了:「不會這麼巧吧。」
「也不一定,可能隻是名字一樣呢,畢竟那鄭姑娘也是能做出來《行路難》、《竹石》啊!」
姜令沅一點都不同情這鄭清秋,如今她不過是自己把自己給玩脫了而已,要是她安安分分的也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事情發生了。
「鄭姑娘,我已經研好墨了,請開始吧。」姜令沅看著鄭清秋步步緊逼,若是鄭清秋沒有頤指氣使地讓她讓出陸昀的話可能她今天的手段還不會這樣激烈。
但是現在姜令沅一點都不想讓。
鄭清秋本來以為穿越到古代她怎麼都要比古代的人強,現在卻是被逼迫成這個樣子了,她忍不住了,發洩似的將桌子上的筆墨紙硯全部打掉:「姜令沅,你不要太過分了!」
姜令沅輕笑:「若是鄭姑娘沒有話說的話,不如也聽聽我這裡聽說的《行路難》吧,在我這裡這是李白所作,那《竹石》是鄭燮的大作,不知道如今怎麼都成了鄭清秋這個名字了呢?」
眾人嘩然。
「所以鄭清秋這都是剽竊的?」
「這可真是夠無恥啊!」
「姜令沅,你能拿出來證據嗎?你拿不出來憑什麼說我這些都是剽竊的!」
姜令沅一臉無辜的笑意:「倒也不是說你一定就是剽竊的,隻是有疑問所以請教鄭姑娘啊,不過,這證據嘛,倒還真是有。」
她看向陸昀,陸昀立刻拿著幾本詩集去了台上,給了吳先生等人。
姜令沅說道:「大家也知道我外婆是如意夫人,她一生走南闖北,見到過很多奇人異事,有些人有才華卻隱居,外婆不想讓這些人的佳作就此在世間沒有了聲響,所以特地將這些佳作都謄抄然後印了出來,如今在觀韻園的文瀾閣中,那日聽到了這些佳作是鄭姑娘做出來的,我就有疑問,急忙讓人把這些詩集拿出來了,詩集上面都印著年份,從紙張也能看出不是做舊,更何況裡面每個人還有不少作品,想必也能證實吧!」
這可不就是坐實了鄭清秋剽竊了,眾人看向鄭清秋已經滿臉鄙夷。
「我就說,她的《行路難》和《竹石》風格都不一樣,還在想一個人怎麼可能有這麼大的轉變呢,如今倒是明白了。」
「可不是,本來我還欽佩她文思斐然,能夠頻出佳作,如今看來真是笑話,要是讓我剽竊,我也能佳作頻出啊!」
下面人的嘲笑讓鄭清秋不知道怎麼辦了,此時她尖叫一聲:「你們太過分了,都來欺負我!」
然後就捂著臉跑出去了。
這真是眾人沒有想到的。
有人忍不住感慨:「看她這小家子氣的樣子,也就知道她根本做不出來了!」
事情到這裡也算是告一段落,吳先生卻是忍不住說道:「陸四奶奶,我也知道這有些過分,隻是不知道我怎麼才能去那文瀾閣一看?」
姜令沅朗聲道:「外婆一直說孤本不應該敝帚自珍,它應該被傳播的越多,越能展現其價值,所以,以後文淵閣中的書籍謄抄之後將會放到浮生樓四樓,十兩銀子就可以謄抄一本,這些銀子我都會以如意夫人的名義捐到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