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鐮刀一甩,庫庫就是幹!
(感謝胖胖虎10投了1張月票。)
對於蔣淮是如何套話李望水的,李望水又是多麼實誠的把啥話都給說了的,李十月自然就是不知道的了。
不過,其實,李十月也並不怎麼在意蔣淮暗地裡到底是在做這些的。
他是背地裡打聽了情況,記錄了劉家屯的事兒,還是作為蔣慧君的眼線來探聽監視她,過後都給蔣慧君彙報去了的,對李十月來說都是無所謂的。
隻要他身為學堂裡的先生,好好給娃子們教書,空閑的時候能願意給劉家屯裡的漢子和婦人們,教教他們各類文書的寫法和算賬的法子,那就夠了。
在李十月看來,但凡是個人,那就都是有自己個兒的小心思的,這可實在是太正常了些。
隻要不觸碰到她的利益,那麼,在她和劉潭還是一邊兒的時候,蔣淮他就是個暗探又有什麼關係麼?這重要麼?
不重要的。
現在最重要的事是秋收!
春耕之時跟著李十月一塊兒按著她安排的集體一塊兒幹活的自己人,那都是很明白為啥要一塊兒幹活的。
把人力、畜力都集中起來,是真的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
你和他們說「生產效率」這幾個字他們聽不懂,但他們是明白,他們不僅僅在一起把各家地頭的活兒都在時間內給忙活完了,還額外開墾出了十多畝的荒地啊!
要知道,他們剛到這劉家屯的時候,那田曹可是說了,荒地的頭三年可是不用交稅的!
哪怕荒地開出來,這頭三年的收成也不會有多少,可再少那也是糧食!
就是一畝地多收一鬥糧食,那都是多得的!
所以,李十月這邊經歷過春耕的自己人,那都是很信服李十月的話。
而李有福和八叔祖那邊的李氏族人就有些不情不願的了。
至於王家人,他們倒是並沒有表現出來不願意。
王家人的帶頭人王老頭的意思是:「既然李十月這麼說了,那咱們也沒別的好法子,好好聽話就是。
這日子久了,我看出來了,那李十月不是個心壞的,咱們在一個屯子裡歐,有個啥事兒她也沒忘了咱們。
她是個有本事的,那就照她說的話辦吧。」
總之,到了秋收的時候,劉家屯的男女老少那都是到位了,按著李十月提前安排好的,一個小隊一個小隊的人都早早的站到了自己個兒的崗位上去。
李世陽早就和衙役領著來服役修路的漢子們走了。
孫家窯和趙油家的人幾天前也都領了工錢回自己個兒村子了,他們也得忙著自己村子的秋收。
是以,這會子劉家屯這片兒地上那都是劉家屯的自己人了。
宗祠旁邊已經修好的碩大的曬場上都提前分好了區塊,各家的婦人和娃子都站在自己家分到的那塊兒等著了。
曬場的南北兩角上分別放著風車和石磨,風車不算大,這一角上的地兒上隔著距離直接就放了三台去。
而那石磨可真的是老大了,當時往這曬場上拉過來的時候,是十來個漢子一塊兒合力才給那磨盤裝了上去的呢。
李家隻有石頭這一個男丁在家,李十月和李秋天李夏天姐妹倆是直接就下了地,而李母和鄭梅娘就被李十月派去了曬場,這會子她們正站在自己家的那塊兒地上等著呢。
而在李家呆了一段日子的嚴九娘卻是跟著李十月下了地。
李十月本想留嚴九娘和李母、鄭梅娘在曬場上幹些輕省些的活計來的。
比如這曬場的另一邊上這會子就已經搭好了三個大竈了,一個用來燒開水,一個用來燉菜,一個裡頭是蒸的乾飯。
農家人,一年到頭的,也就農忙時節和年節上能吃上一口飽飯了。
既然是集中到一起做活,這吃飯自然也是要吃大鍋飯去了。
給這竈上燒火,用熱水沖甜湯就是李十月覺得滿屯子裡頭那最輕鬆的活計了,她就想讓嚴九娘來幹這活。。
說是甜湯,其實不過就是每個碗裡頭放了一點子碎糖塊兒罷了,頂多也就是有個甜味兒而已。
李十月本想著是往裡頭再加些鹽的,後來還是李母說,那就不如往那燉菜裡頭多放些鹽了。
「有那人家一年到頭都吃不上一塊兒糖,你這再往甜水裡頭加鹽,那能是啥滋味兒啊?」
李十月最後就聽了李母的話,交代做飯食的二蛋娘往那燉菜裡頭多放些鹽,這秋收費人,這人在大太陽底下幹那麼半上午就得丟失不少鹽分去的,鹽分必須得補夠。
別就一個秋收,就把人累病了去。
可嚴九娘卻是不願意去幹這輕鬆的沖甜湯的活計,非要跟著李十月下地去。
李十月不是一個非要別人聽她話的人,她是隻要別人不觸及自己的利益,你愛咋就咋唄。
所以,嚴九娘最後就跟著李十月他們下了地。
五十把鐮刀分給了五十個人,不是李十月瞧不起嚴九娘,而是這力量的差異實在明顯,能學她和李秋天李夏天那般力量的女娘真的沒幾個,至少嚴九娘她不行。
「這刀給你你也用不了,揮上幾下,你就得難受了。
喏,乖,聽話,你就在這地頭上和他們,」李十月指了指那邊的三嬸娘、劉老丈劉婆子他們,「一塊兒把這些往車上搬,給曬場上運。
我看你已經是學會趕車了的,要是覺得累了,就趕緊去我阿娘那兒歇著去,別逞強!
我這幾日忙得很,可沒空看顧你。」
李十月拍了拍了嚴九娘的肩頭,就提著鐮刀要下田去。
她對著邊上的漢子們喊了一聲「開幹」,她就下了地,鐮刀一甩,庫庫就是幹!
集體的力量就是大!
隻幹了半上午,本來那幾個還不怎麼情願的漢子,這會子捧著碗蹲在曬場的陰涼處吃著,他們這時候心裡倒是覺得李十月這法子可真的是太好了!
團結就是力量!
李十月這算是整了個古代版的劉家屯合作社,集體秋收,能夠最大限度的避免勞動力的浪費,可以把生產效率往上提升一大截子去。
那幾個漢子摸著滾圓的肚子就那麼躺在陰涼處,突地有人說了一聲兒:「這法子還真挺好的。」
沉默了幾息後,才有一個漢子接了這話:「這半上午就幹出那麼老些,咱屯子那些地,要是按著十月說的,怕不是不用半個月就能都給幹完了。」
「俺看那風車可好使喚了,怕是用不上半個月,就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