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耙耳朵
「雞蛋和鴨蛋各包兩百隻。」
秀英根本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在這個食物匱乏的年代,人們對於食物的要求並不高,再說三四文的價格就能買到金貴的蛋類,等於是把黃金當白菜賣。
叮叮噹……叮叮噹……
「外祖父他們回來了。」
「哦太好了,他們終於回來了。」
「二姐,四妹,清風舅舅,外祖父。」
「好像多了一個人。」
孩子們圍了上來,秀英看到楊魁幾人臉上的笑,還有空空的竹筐,看來今天去府城賣皮蛋還是順利。
石榴從牛車上跳了下來跑向秀英
「娘,我們按照你教的法子把皮蛋全部賣完了,我們還得到一筆訂單。」
石榴看向一旁的桂花:「三妹,家裡出窩的皮蛋還有多少?明日我還要去府城賣皮蛋。」
桂花揪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聽到二姐明日還要去賣皮蛋,桂花急忙進了屋去數數看包好的皮蛋還有多少,能出窩的有多少。
楊魁把錢袋遞給秀英:「秀英,這是今天賣皮蛋的銀子,雞蛋包的賣了170個,鴨蛋包的賣了90個,剩下的30個雞蛋和10個鴨蛋我們拿給了酒樓售賣,這裡一共是940文。」
聽到賣了那麼多大家欣喜不已,現在是拉去南陽府城賣價格定的要高一些,等他們回到楊柳鎮在那裡賣,價格雖然要便宜一文錢,但是不用來回的奔波。
「啊娘,我按照你教我的小詞叫賣,果然那些人一下就圍了過來。」
小老四拉著秀英的手,皮蛋能賣出去都是她們的娘厲害。
」今天若是再多一些我們都能賣完。要不是要交給酒樓,那些皮蛋還能多賣不少錢呢。「
小老四撅著嘴,她還不明白,為啥要便宜一文錢的價格交給酒樓,就這樣趕著牛車去賣不好嗎?還可以和外祖父舅舅去城裡玩。
楊母的目光落在吳俊凡身上:「這孩子是?」
楊母看向楊魁心裡燃起一個不好的預感,這孩子該不會是撿回來的吧?
清風和石榴是段段不會撿個人回來,楊魁感覺到楊母投來灼熱的目光,臉上火辣辣的,急忙解釋起來:「這孩子是和父母失散了,又被城裡雞鳴狗盜之輩給抓了去,我看這孩子是好孩子,不能讓他誤入歧途,就把他給帶了回來。」
楊父說完傻乎乎的望著楊母傻笑,楊魁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媳婦,俗稱辛福的耙耳朵。
楊秀英擡眉看向髒兮兮的少年:「和父母失散了?」
吳俊凡低聲說道:「失散了十二年……」
從自己一出生就失散了……
眾人眼睛瞪圓的看向楊父,這就是和父母走失散了?
楊父看了眼一旁的少年,原來他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可憐,嘆了一口氣道:「這孩子也是有父母的,想必他的父母也在找他,現在把他趕走,怕是這孩子隻能餓死,我想著秀英這裡正需要人手就帶了回來。
若是人手夠了,那我就帶回去,正好我這門手藝找個傳人。」
想到多一個人幹活兒,楊秀英沒有意見:「那就讓他留下來吧,正好山上開荒需要人手,皮蛋,當歸,宣紙生意也需要人手,這小子來的正是時候。」
當歸賣一次就是幾百文,宣紙一次就要賺幾兩銀子,這兩樣是家裡收入的主要來源。
現在又有了皮蛋的生意,能賺多少是多少,等楊母回到楊柳鎮去,也要做皮蛋買賣,到時要定期給楊母送雞蛋鴨蛋還有包皮蛋的材料,去楊柳鎮這些都需要人手。
看著髒兮兮的吳俊凡,沒事,隻要能幹活兒就成。
楊秀英讓桃花燒了熱水,又拿了一套陳澤錫的衣服給吳俊凡,做新衣服的時候,給陳澤錫做了兩套,這套是新的還未穿過的。
吳俊凡的身形比陳澤錫高一些壯一些,還好衣服做的大,吳俊凡穿上正合適,就像是特意給他準備似的。
等明日再拿些布料給李大嬸,給這孩子做兩身衣裳。
洗乾淨穿好新衣的吳俊凡出來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這孩子皮膚雖然不及陳澤錫白凈,但是五官精緻,劍眉星目,渾身散發著一股不怒自威的霸氣。
楊魁終於看清楚了被自己帶回來的少年,不錯,是個打鐵的料子。
楊母看著少年出了神,這就像是年畫上的將軍。
石榴嘴角微微上揚,這身形一看就是練家子,終於找到人切磋了。
備受歡迎的吳俊凡下午的時候就融入了這個大家庭,割草喂牛餵驢,拌雞食,這些都是在阿婆家自己做的。
楊父楊母已經來了一個多月,蓋房子已經接近了尾聲,到了要分離的時候了。
「秀兒,你這裡活兒也不多了,我和你爹打算晚飯吃了就回去,等回去就包皮蛋賣。」
女兒現在這裡有人幫忙,房子也快要蓋好了,自己也沒有再在這裡待下去的道理。
更重要的是,她想早些回去包皮蛋賣,活了四十多年,她還沒試過掙錢是啥滋味呢?
她看向楊魁,「等包好皮蛋,你就幫著賣,讓和你相好的那些店鋪老闆也幫著賣些,我們家門口也支個攤子,你看怎麼樣?」
她雖然高興自己能賺錢了,但是也想得到楊魁的支持,畢竟在這個時代女子賺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楊魁看著自己媳婦那不安的模樣樂呵呵的笑著道:「不管你做啥,我都支持你。」
媳婦讓他做啥他就做啥,隻要媳婦高興就好。他唯一擔心的就是怕媳婦累著。
得到當家的支持,楊母放心下來,歸心似箭,出來這麼久,家裡的三隻雞還是請隔壁鄰居幫著喂,等回去還的好好感謝一下人家。
「娘,一會兒讓石榴和吳俊凡駕著牛車送你們回去,順便拿四百隻雞蛋和三百隻鴨蛋回去,還有包皮蛋的鹼,熟石灰都給你準備好了,一併帶回去。」
楊秀英前些天就在商場裡買好了蛋,準備好了包皮蛋用的材料,還有五十斤大米,二十斤麵粉,還買了一些細棉的布料。
這些年楊父楊母一直都是省吃儉用,趁著這次機會多買一些給楊父楊母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