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離別
桃花對上楊母道:「外祖母,等過些日子紅薯收穫了,我就挖一些給您送過來。」
桃花在山泉下面的一塊地種上了紅薯,等著紅薯收穫的時候就挖上一些給外祖母送去,這些日子桃花發現外祖母特別喜歡吃烤紅薯,甜甜糯糯的自己也愛吃。
楊秀英對上楊母繼續說道:「娘,等收了穀子,我給您送一些新米來。」
分家出來時,分到的九畝稻田,都已經種上了抗旱耐澇高產水稻,產量高達一畝四千斤稻穀,秀英打算賣掉一些,留下一些自己吃,再給娘家送一些過去。
等新房子蓋好了,庫房就能用來囤糧食,新蓋的庫房很大,可以囤很多的糧食,還挖了地窖,地窖的空間也很大。
這是自己到來的第一年,很多食物都要種,楊父楊母一些過的節儉,等食物收成了有什麼好吃的,都給他們送過去,既然這一世讓自己有了父母,還是那麼疼愛自己的父母。
不管在哪裡都有不愛孩子的父母,有的父母為了自己的利益隻會收刮孩子。
天地下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愛自己的孩子,老天既然讓她有了那麼疼愛自己的父母,那麼自己自然也會盡到做兒女的孝心。
聽到女兒要給自己送大米,楊母拒絕道:「你給我送啥大米,你雖然分到了九畝田,等收穫了你這兒還有一大家人要吃飯呢。
大米不用你們送,你爹和你弟弟能賺錢,等我回去賣皮蛋也能掙錢,我們吃點黑面和小米就行,吃啥大米呀。」
他們一家都是吃的黑面,隻有秀英回娘家楊母才會做小米吃還有玉米面粑粑。
楊母已經聽說了女兒分到的那九畝田都是旱田,肥田一畝最多也才收一百多斤穀子,更何況女兒分到的是旱田,怕是一畝能收五十斤穀子就不錯了。
雖然女兒從塞外買來了抗旱水稻,據說還是高產的,但是萬一沒有高產,甚至是沒有收穫的話,那女兒一家該怎麼辦?
「秀兒,你放心,家裡一切都好,不缺吃食,反倒是你這裡,孩子們都是在長身體的時候,哪裡能缺了吃食。」
楊母擔心的看著女兒,分家後女兒變得大方不少,也會心疼父母,關心家裡人了,但是怎麼不知道藏著點啊,有點吃的就全拿出來了,這樣哪能成,過日子就要省吃儉用才行。
秀英沒有再多說,反正等著稻穀收了把米打好,給他們送過去就行。
楊秀英讓吳俊凡和陳澤錫往楊父楊母回去的牛車上放了不少的東西,現在家裡有兩輛牛車,秀英打算讓楊父趕一輛牛車回去,石榴和吳俊凡就不用去送他們,牛車就放在娘家,這樣楊父楊母有啥事情要用牛車,也不用跟別人借了。
楊母看著滿滿當當的一車東西,急忙擺著手拉著秀英道:」閨女,你這是幹啥啊?我怎麼能要你的東西喲!還有這牛車太貴重了,我們趕著牛車還有那麼多的東西回去,這也太打眼了。
這會讓人說閑話,說你胳膊肘往外拐,把東西往娘家搬,說不定還會讓人眼紅啊!」
秀英的婆母就在住在村口,要是被她看到了準要找閨女的麻煩,到時自己又不在這裡,沒有人保護閨女這可怎麼辦?
她還擔心女兒日子過好了之後,會引來別人的嫉妒,人啊,一旦生了嫉妒就會心生怨恨,她活了幾十年什麼樣的人沒有看到過,但是女兒還年輕,不知道人心險惡。
楊秀英看著楊母笑了笑:「娘,你放心吧,這些東西你們都放心拿回去,我不對你和爹爹好,對誰好?
你要我對那兩個吃人不吐骨頭的人好?
至於村上的人,他們除了幾家不在我的收購名單內,其餘人都在,春耕前他們每家最少在我這裡換上了幾十斤的大米,勤快些的人家,現在家裡已經存上上百斤的黑面。
等過幾天房子蓋好了,我還要向他們換購一些東西,讓他們都有一份收入來源,帶動村裡人富裕起來,家家過上好日子。「
她明白在最窮的福田村一家獨福是一件十分危險的事情,至於不在名單內的幾家,那隻是少數,這幾家人不值得幫,若是幫了他們,他們不但不會心存感激,還會想方設法奪了自己手中的營生。
聽到秀英這一番話,楊母也不再勸著,知道女兒從嫁到福田村就一直受到婆家的嫌棄。
「那好,你想幹什麼都由著你,不過你要答應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要是遇到什麼事情,一定要託人告訴家裡。」
楊魁父子在一旁安靜的等著秀英母女兩嘮嗑,楊母說的也就是自己想告訴秀英的,隻是楊母說出來更何合適一些,女兒大了就和母親親近些。
女大避父,兒大避母也就是這個道理。
石榴和桂花把雞蛋和鴨蛋放在牛車上,小老四還拿來了柏樹枝,包皮蛋用的石灰還有鹼都放在牛車上了,包皮蛋用的草木灰要用柏樹枝燒成的灰,楊母他們住在鎮上,要砍柏樹枝的話,還要出城去山上砍。
小老四砍了兩捆柏樹枝放在了牛車上。
楊清風看著在捆柏樹枝的小老四道:」臘梅,長大了,還知道給我們準備東西了。「
小老四看著舅舅樂呵呵的笑著道:「城裡沒有現成的柏樹枝,我和阿旺哥就砍了這些,你們先帶回去用著。」
「別擔心,包皮蛋用的柏樹枝,我出城去山上砍回來。」
他是舅舅怎麼能讓侄女擔心,小老四能想到的事情,他自然能想到,等回到楊柳鎮他就去山上砍柏樹枝來燒成灰。
楊魁又在放雞蛋鴨蛋的竹筐下鋪上厚厚的稻草,把女兒拿的麵粉和大米放在桶裡,再捆在牛車上,最後在桶上蓋上稻草,這樣別人就看不到裡面裝的是什麼。
他擔心會給女兒惹來不必要的麻煩,在鄉下生活雖然自由,但是鄉下婦人們的口舌卻是最多的,不用刀就能捅人的心窩子。
秀英沒有楊父楊母想的那麼多,她隻想著多掙錢,多囤物資,多開荒,多播種,讓家人們過上好日子。